——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纪实

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学校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很多。据统计,3年来,学校为5380人提供临时困难补助,为7578人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助学金2122.4万元。

近年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没有一名同学因为贫困而辍学。不仅如此,学校还在资助过程中,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学会感恩。

助人更育人

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有一份张乐同学长效资助帮扶计划的文档,这是该校为五年制高职电子0951班学生张乐单独制订的帮扶方案。

张乐的父母下岗,母亲因患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外出谋生,每月仅能给家里提供300至500元的生活费,母子两人租住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出租屋内,生活贫困。入校至今,学校给予他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去年入冬以来,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张乐家中走访慰问,带去食用油、御寒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组织志愿者每月上门服务,并为他制订了长效帮扶资助计划。

受到资助的张乐十分感谢学校,他说:“在学校期间,不仅得到了经济上的帮助,还感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关怀。”

多年来,该校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对每一个贫困生,都建有信息档案,学校全程跟踪贫困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年冬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要组织为贫困学生发放过冬寒衣的活动,对特别困难的学生采取从入校到毕业全程资助帮扶措施,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

扶贫更扶志

该校电气1001班的孙醒出身农村,由于家里有兄弟姐妹4人,母亲一直身体不好,家境比较贫寒。高中毕业后,孙醒一度想去打工改善家里情况,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最终走进了大学的门槛。

由于家境不好,刚入校的孙醒有点自卑。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后,一方面给他申请了助学金,另一方面找他谈话,鼓励他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老师的帮助下,孙醒很快走出了心理阴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并先后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如今的孙醒阳光而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贫困生的励志教育。该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志成说:“家境贫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没有志向。在我们的引导下,很多同学一改入校时的自卑,拥有了一颗阳光灿烂的心灵,不仅能坦然面对家庭困境,还能化逆境为动力。”

授鱼更授渔

“今年我就不申报助学金了,不是不好意思,而是已经不需要。”经济管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太恒同学笑言。他如今已经大二了,经过近两年的大学生活,他已经能用自己的双手解决经济困难:学院的勤工助学岗位、每年暑期去生产单位实践、周末出去打工……青春阳光的他,脸上始终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在学校,有很多跟占太恒一样的学生,他们或是“身怀绝技”,或是头脑灵活,用自己的双手很好地解决了上学期间的生活问题。一个“电器维修达人”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帮人维修家电,每月轻松赚取1000多元;一名同学组织了礼仪队,每当市里有大型活动,都能看到这支礼仪队活跃的身影;一名同学牵头加盟了快递业务,和10多名贫困生一起跑业务,共同解决生活问题。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该校主要以输血为主,使其打牢专业基础;对大二大三学生则以造血为主,引导其利用专业知识创造价值,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取报酬来养活自己。

“我不觉得勤工俭学没面子,通过劳动获得的果实才更甜、更香。”一名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说。

原载《搜狐网》2011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