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 目
| 要 求
| 计分办法
| 统筹部门
| 负责人
| 时间节点
|
1
| 主题展览
| l各院系、工厂在所属实训场地开辟、规划布展专区;
l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媒介,利用声、光、电等技术布展;
l展出行业领域科技新发展、专业建设新成就、师生创作新成果
| l第一名 21分
l第二名 14分
l第三名 7分
| 科研处
| 卢致俊
| l5周出台评比方案
l10周完成布展方案
l13周完成部门布展
l14周展厅开放和评比
|
2
| 科技制作
| 教师组:
院系、工厂各送3-5件
| l一等奖1名21分
l二等奖2名14分
l三等奖3名 7分
| l5周出台征集评比方案
l8周完成项目预报
l12周提交参评项目报表
l13周部门展区布展
l14周组织现场评比
|
学生组:
各院系选送作品不少于5件
| l一等奖1名14分
l二等奖3名10分
l三等奖5名 6分
|
3
| 科技讲座
| l学校安排校外专家讲座2项
l各院系校外专家讲座1项
l各院系校内教师讲座2项
l按学校讲座管理办法组织
| l每场活动满分15分
| 科研处
| 曾 华
| l5周出台活动通知
l8周完成选题汇总发布
l9-14周陆续开设讲座
|
4
| 校企论坛
| l各院系举办成规模、有实效的校企合作论坛活动1-2次
| l每场活动满分25分
| l5周出台活动方案
l8周提交部门活动方案
l9-14周组织论坛活动
l15周提交过程及成果材料
|
5
| 徽标设计
| l各院系选送不少于5件作品
l报送设计方案电子稿和彩印稿
| l一等奖1名14分
l二等奖3名10分
l三等奖5名 6分
| 高教所
| 张海峰
| l5周出台征集评比方案
l8周截止收稿
l9周完成评选并公布徽标
l13周完成作品布展
|
6
| 科技论文
| 教师组:
各教学部门推荐不少于3篇
| l一等奖1名21分
l二等奖2名14分
l三等奖3名 7分
| l5周出台征稿通知
l12周截止收稿
l13周完成评选
l14周作品布展
|
学生组:
各院系推荐不少于5篇
| l一等奖1名14分
l二等奖3名10分
l三等奖5名 6分
|
7
| 课件评比
| l各部门选送作品不少于3件
| l一等奖1名21分
l二等奖2名14分
l三等奖3名 7分
| 教务处
| 孙 逊
| l5周出台活动方案
l8周部门项目预报
l13周截止提交作品
l14周展示、评比
|
8
| 科教影院
| l各院系自行安排播放场地
l各院系自行组织相关片源
l各院系组织场次不少于2次
| l每场活动满分15分
| l5周出台活动方案
l8周提交部门放映方案
l12周部门出海报宣传
l13-14周组织观看
|
9
| 技能竞赛
| l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对接省赛与国赛,办2项专业技能赛
| l每场活动满分25分
| 教务处
| 吴卫红
| l5周出台各项竞赛方案
l9-14周开展竞赛活动
l14周公布竞赛结果
|
l外语系、信息系负责组织全校性数学、英语、计算机竞赛
| l一等奖1名21分
l二等奖3名14分
l三等奖5名 7分
|
10
| 宣传橱窗
| l各院系分别布置一组橱窗
| l第一名 14分
l第二名 10分
l第三名 6分
| 图书馆
| 陈晓江
| l5周出台评比方案
l13周完成布置
l14周评比
|
11
| 科技版报/
科技黑板报
| l各系选送5份参评
l各班出一期科技专题黑板报
| 分别设:
l一等奖1名10分
l二等奖2名 6分
l三等奖3名 4分
| 学工处
| 章胜一
张志成
| l5周出台活动方案
l12周版报作品提交
l13周完成版报评选布展
l14周完成黑板报评比
|
12
| 科技广播
| l各院系选送稿件不少于5篇
| l一等奖1名10分
l二等奖3名 6分
l三等奖5名 4分
| 团 委
| 周 俊
| l5周出台征稿评比方案
l13-14周科技广播
l14周完成评比
|
13
| 宣传条幅
| l每教学部门不少于1条
l团委负责统筹内容和位置
|
| l12周完成条幅统筹
l13周完成条幅悬挂
|
14
| 科技辩论
| l各院系分别组建一个参赛队
| l第一名 21分
l第二名 14分
l第三名 7分
| 思政部
| 高晓阳
| l5周出台方案、命题
l8周完成组队报名
l10-14周开赛
|
15
| 开幕式、闭幕式
|
|
| 科研处
| 卢致俊
| l13周完成会场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