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深入贯彻国家及江西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产教合作,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在稳定教学常规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组建职教集团,筹办技工学校,积极开展职教衔接试点
1.推进省教育体制改革批复项目实施,广泛联合全省国防军工相关院校和企业,牵头组建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创新产教合作机制体制,推动院校、企业、行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继续教育、创业就业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建设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职教资源优势,瞄准举办全省一流技师学院的目标,筹建江西省国防技工学校,拓展面向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社会再就业人员的技能人才培养,丰富办学形式、拓宽办学层次;积极做好全省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3.以职教集团和技工学校为依托,遴选2-3个特色优势专业,系统研究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开发2-3套基于学分互认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试点。
二、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有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1.出台《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原则要求、工作规范和评价要素;对接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发申报2013年新增专业,优化设置2013年招生专业,编制和完善各级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机械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四个2012年新增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准备工作。
2.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要求,科学谋划新校区的专业布局和场地规划;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巩固和强化国家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做好建筑工程和软件技术专业两个教育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以特色优势专业为引领,加大一般专业投入,促进专业均衡发展。
3.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切实做好汽车检测与维修、动漫设计与制作、人力资源管理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开班筹备和教学组织工作,探索和积累中外合作办学经验,拓展国际交流,增强办学特色。
三、创新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开发共享教学资源
1.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订单培养、校企交替、课证融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年内遴选8-10个校级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组织经验成果交流推广;依托特色优势专业探索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全方位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成3-5个校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2.继续推进学做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服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年内遴选20节校级教学示范课视频挂网,促进课程教学交流;专项支持虚拟设备、虚拟操作、虚拟实训等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推广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3.以学校、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基础,优选20门课程重点开展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健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运行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各专业依托平台规划并实施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遴选建设3-5个校级示范教学资源库。
四、完善条件建设,加强实践管理,努力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1.完善实训建设项目论证制度,切实做好2011年获批600万元央财专项的现代制造和轮机工程建设项目、200万元央财支持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50万元省财支持的省高职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现代制造与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等建设实施,积极争取2012年央财、省财支持建设项目;投入学校专项资金开展非重点专业实训条件建设,保障专业教学条件均衡发展。
2.积极开发新、改、扩建场地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时数比例,重点做好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性实训比例,遴选建设3-5个校级生产性基地,努力创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行业企业,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加强校外实习、实训的环节设计和教学组织,提高校外实践环节实效。
3.强化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校内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提高实践育人质量;进一步加强场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和设备故障,确保实践教学正常运行;完善专业实训场地综合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场地设备利用率提高。
五、提升教研科研,拓展社会培训,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服务
1.以促进创新为目标,修订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组织2011年度科研成果统计和工作量化考核;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晰和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途径和管理细则;强化教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等规范管理,重点改进集中会议鉴定结题方式,提高项目命中率、结题率,严把项目质量关,促进学术交流。
2.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究,加强选题指导,提高研究水平,促进成果应用;契合职教体系建设、中高职协调发展、招考制度改革、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等前沿领域,整合3-5个团队开展重点专项研究;年内计划遴选校级教研项目25项、教学成果6项,力争获省级教研项目15项、教学成果1-2项,积极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工作。
3.出台《科研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整合特色优势专业群资源,联手企业、高校、研究所,挂牌共建3-5个“工作室”、“研究所”、“技术站”等技术实体,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产品加工;年内计划校级科技(含社科)立项15项、省市级科技立项3-5项,完成横向项目30项,年到帐经费实现300万元目标,努力争创国家示范性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
4.强化职业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统筹规划、工作规范和质量保障,积极争取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各级各类政府指导性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广泛开拓企业员工、职教教师、失业工人、社区成员、退伍军人和农村技术人员等培训市场,力争年培训10000人次、鉴定5000人次,培训年收入达300万元,争创国家职业培训与社区教育基地。
5.做好省高教学会高职委员会的组织建设、网站维护、会员服务和年会组织等常规工作,设立高职素质教育研究会、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下设团体,组织开展全省大型职教交流活动1-2次;出台《加强学报建设实施意见》,改革栏目设置,提升稿源质量,提高办刊水平。
六、强化过程管理,健全考核体系,加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1.进一步强化二级管理,坚持教学工作月报与点评制度;兼顾常规与重点、质量与效益,修订考核指标与实施细则,科学实施部门教学与科研工作考核;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实施细则和教学异常情况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运行计划的两级审核和教学过程的两级监控。
2.编制教学常规的工作节点表,增强常规工作的计划性、衔接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青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编码和基础数据,全面完善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规范,做好授课计划、实践安排等网络报表系统的开发,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3.全面梳理课程库,开展包括实践环节在内的课程标准编制专项检查,切实发挥标准对教学实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加强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两级审核,提高教材建设质量。
4.分专题开展3-5期教学管理干部、教研室主任、教务管理干事培训,抓好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研室及教研活动的规范管理,增强教学基层组织的运行活力。
七、规范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1.认真落实“新生第一课”和“学期第一课”等说专业、说课程活动,积极开展贯穿教学全过程、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增强学习动力。
2.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改革德育美育、心理体育、就业创业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体育竞赛等活动,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校田径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工作。
3.全力做好以“创新合作 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科技活动周筹办工作,高质量组织专业布展、科普宣传、技能竞赛、学术交流、校企互动等各项主题活动,提升科技周内涵、水平和成效。
4.强化第二课堂管理,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教育成效;健全学生竞赛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各级各类学生大赛培训指导和参赛组织工作,力争较2011年国赛、省赛成绩取得新突破。
1.根据人事部门工作规划,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进修培训、高水平师资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
2.协同招就办做好2012年单独招生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工作。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2年2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