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天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喜获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
——9月,在全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电脑动漫赛中,九江职院参赛选手再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11月,在南昌举行的江西省大学生“三维数字建模及模具设计制作”大赛中,九江职院派出10人参赛,获得8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
如今,打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大赛获奖的新闻不胜枚举。据统计,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突出,共获得省级以上大赛近500个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0项。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比赛推动教学和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取得了显著成绩。
冯小辉老师是该校信息工程系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所教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专业的。从今年5月到10月,他带着学生参加各类大赛10多次,获奖60多项。
冯老师说,之所以大面积的参赛,目的并不在于拿多少奖,获什么名次,而是为了促进教学。他解释说,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对教学效果的把握的和评价除考试外,往往缺乏更多的抓手。如果要在各类大赛中获奖,就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对技能掌握得更加娴熟,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冯老师透露说,因为经常参加比赛,我们学生期末交的作业水平大幅上涨,很多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都是学生的作业。
该校在外参赛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老师。“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经常性的比赛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加工与实践教研室教师郭文星这样说。郭老师既作参赛指导教师,又是参赛选手,他在2006年江西省创业杯数控技能竞赛中,勇夺加工中心教师组第一名,并获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6月,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教学方案设计与资源制作”竞赛项目一等奖,由他指导的学生也获得该赛事另一竞赛项目一等奖。现在的郭老师已经成为了学校的明星教师,很多学生都慕名而去听他的课。一位同学说:“郭老师能在全国、全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就说明他是最好的老师之一,我们当然要认真听他的课。”
如今,在该校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一个获奖的老师就是一个名片,一个品牌。正是这种共识,成了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推动力。
四年前,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王文超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如今,在学校提起他的名字,没有学生不知道。今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竞赛项目中,他获得一等奖,11月又在第三届江西省大学生模具设计与制作大赛获得一等奖。
王文超说,让自己成长的是学校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自己蜕变的则是大赛的洗礼。他坦言自己最初是冲着证书去参加比赛的,因为赛后可以拿到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参赛获奖证书。但在比赛准备工作中,他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他说,自己平时学得很扎实,但通过赛前准备,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进行了修正。
比赛的过程是艰苦的,但结果是幸福的。王文超清楚地记得在拿到了第一个冠军后,自己内心的喜悦。他的老师则说,其实他最大的收获是信心。王文超曾经一度在上本科大学的老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如今,他信心满怀。他说,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不比任何人差,相反,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比别人好。他相信,赛场上的常胜将军也一定能成为人生的常胜将军。
对未来,王文超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因为在外获奖的师兄师姐们去向都不错。虽然离毕业还有很长时间,但是他已经接到了不少单位的邀请,面前的路很多,到底如何选择,一度成了王文超“幸福的烦恼”。在拒绝很多好公司、好单位的工作后,他选择了一家浙江的企业,他说:“我要从基层做起,我相信自己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大赛给九职的老师们指了一条路,该校教务处处长卢致俊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通过比赛可以很好解决教学中的两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
卢致俊认为,比赛的内容高于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需求。经常参加比赛,就能够让我们自觉地用比赛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就更加合理,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大赛的选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促进教学过程,一个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快速提升的过程,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越则十分喜欢开展项目化课程。他说,通过做考试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掌握的知识往往更牢固、更全面、更实用。刘院长还提出了“赛教结合”的理念。12月20日,该院在举行检测专业技能竞赛决赛,此次竞赛是学期初检测专业制定的《计量仪器检定与调修》课程考核改革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一课程考核改革由四项分段考核与期末总考核两大部分组成,均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竞赛成绩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评定依据。这样一来,提高了对学生要求,教学质量也就随之上升了。
另一个意外收获是,通过带队比赛,老师的水平也得到了强化,一名参赛老师有着更直观的感受。他说:“比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优势。比赛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优秀作品的汇集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例如在一场比赛中,我们为什么获奖?优势在哪里?为什么没获奖?差距在哪里?作为老师一看便知。”在该校,即使一些没有比赛任务或带队比赛任务的老师,也经常会去比赛现场看看,了解一下别人的水平,在比较中提升自己。老师们从以前的怕带队参赛,到现在的要带队参赛,在与同行的比较中,教学能力大幅提升,信心增强了,上课更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