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劲 本报记者练炼 日前,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2010至2011年度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正式揭晓,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名校旁,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赫然在目。这一荣誉的取得来自于实实在在的成绩:学校连续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93.05%、93.23%、90.28%。
办学校,就业是硬道理。当全国都在感叹“就业难”的时候,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何以如此受欢迎?日前,记者来到学校,探寻这一秘密。
天刚刚亮,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船舶动力与装备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王建平和同学们正在收拾行囊,他们将赴江洲联合造船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听说很多师兄都是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而留在了企业,王建平说:“我也要努力把课堂所学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早日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为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在校企合作中办学,于工学结合中育人”,加强实训基地和实验条件建设,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高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学校已与208家企业签订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协议,近年来每年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1万余人,为学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江襟江带湖,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这一变化,3年来,先后新设了船舶电气自动化、船舶焊接技术、船机修造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检验、船舶电子与通信等专业,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物竞天择,学校只有在不断适应社会中才能求得快速发展。”院长魏寒柏这样说。学校以国家建设项目为契机,按照“分类选择”的思路进行专业调整,坚决停办了7个就业难的专业。目前,学校有51个高职专业,涵盖了船舶、机械、电子、管理、汽车与建筑等领域,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重点,工学、管理、经济和文法等专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专业群,专业结构与船舶行业的技术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2010年11月,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在南昌举行,在9个竞赛项目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将5金1银2铜等12个奖项收入囊中。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电工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让学校“一箭双雕”。一方面,在比赛准备过程中,以赛促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让很多企业了解了该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就业。如今,每当有大赛来临,学生们都摩拳擦掌,主动钻研学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无论就业环境如何艰难,真正的人才都是不愁工作的。”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蔡克高兴地说:“我们的学生招得来、教得好、出得去、留得住。今年以来我校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91.0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