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寒冬”中的亮丽风景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零九届毕业生签约率好于预期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企业降薪裁员,

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

就业危机信号接踵而来,大学生就业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就业成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工作,也被大家称作“社会忧心、家长揪心、学生担心”的“重心”工作。

高职院校是选择在就业“寒冬”中退缩不前,还是逆势而上,冲出困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作出了响亮而有力的回答——近日,该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断创下新高,截至6月初,签约率好于预期。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先进的理念是取得就业成绩的前提。近年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所有工作的“牛鼻子”;一个学生可以开辟一条就业路,一个学生也可以堵死一条就业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要把握“三心”,即“核心是专业建设、重心是就业指导、中心是市场开拓”。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该院是我省唯一入选被誉为“专科211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学校,多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方针,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行专业设置主动与市场对接,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工程、船舶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等5个专业群40多个专业。学院加大教学投入,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了办学实力。学院还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加强与企业、船舶行业的联系,“订单式”培养呈蓬勃态势,“校企合作”已蔚然成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得到大大提高。高质量的毕业生在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依然受用人单位青睐,137名毕业生被710研究所、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科研院所、知名国有大型企业吸纳就业。“就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已成为用人单位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最常用的评价。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校内、校外两个重点。校内的重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做到“三联系”: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联系学生发展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实际、联系就业市场对学生职业技能要求的实际、联系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岗位影响的实际;“四结合”:就业指导注重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与就业形势专题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紧密结合;“个性化”,即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就业挑剔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导师”,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校外的重点就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2008年9月份以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全国部分工业园区、各个船舶企业寻找就业岗位。学院就业工作人员赴78个城市,走访69个工业园区,拜访501家企业,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学院就业工作。

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奠基,就业要为学生的前途铺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取得的成绩,成为就业“寒冬”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报记者 袁东来)

原载2009年6月8日《九江日报》头版头条